期刊列表
3卷2期
作者:李彥儀(Yen-Yi Lee)

  荀子「禮教」是當代漢語教育哲學的研究主題之一,我們可在相關研究成果中瞥見荀子「禮教」思想的豐富內涵,不過,這些研究成果似乎未能受到足夠的重視。本文旨在透過回顧當代教育哲學領域中對荀子思想的介紹與論述,呈現當前對荀子「禮教」的研究現況,並透過統整目前哲學界、中文學界及漢學界對荀子的研究,提出可能進一步研究的方向。本文認為,若從荀子的「禮」、「心」、「性」之間的理論關係著手,探討荀子的「禮教」思想並予以開展,如此或能對荀子的整體教育思想有不同的理解視野。若再關聯著國內、外當前的荀子研究成果予以闡述,也應能充實並深化當代漢語教育哲學對荀子「禮教」的研究,且豐富整體教育哲學的研究。

關鍵詞:荀子、當代漢語教育哲學、禮教
作者:但昭偉(Jau-wei Dan)

  在一片質疑臺灣教育不如人意的氛圍中,本文作者挺身而出為臺灣教育的表現來辯護。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先就「臺灣教育有那麼糟嗎?」這一問題做語意的分析。作者指出,對這問題的回應,並沒有人會比其他人高明或正確一些。既然這問題與其答案都非常主觀,為何還會有人關心此問題?作者臆測數類人會關心這問題,並指出這問題對他們的意義。作者接著從幾個角度,來論證臺灣的教育並不如一般人所認為的那麼糟糕。作者以他個人受教及任教的經驗,指出臺灣的各級教育都比以往來得高明;並從國際比較的觀點,主張臺灣的整體表現既然不差,做為整體一部分的臺灣教育當然也不會差。作者最後強調,從教育理念或理想來衡量當下臺灣的教育,臺灣當下的教育當然不夠理想,但反問哪一個國家的教育經得起理念或理想的檢驗?作者的結論是:我們沒有紮實的論據來說臺灣教育很糟糕;在一個世風日上,人心很古,政治民主和尊重自由人權的社會中,臺灣在各方面的表現(包括教育)都應得到很高的評價。

關鍵詞:教育理念、教育現實、教育評比、臺灣教育
作者:張威克(Wei-Ko Chang)

  本研究旨在探索研究者個人心中,長期受困於教育理念與現場實務之間的落差問題;亦在澄清自己對教育的終極信仰,進而期望全體教育工作者,能夠堅定對教育的信念,做個不放棄「人」的教師。研究以教育哲學課的授課為起點,逼視自己在教育理論與真實人生之間的問題,企圖找到合一的價值觀。透過自省式自我敘說的書寫歷程,對教育與死刑的關聯性進行反思循環,以釐清教師一職的終極價值觀;並由此價值觀所推導出,教育對於犯錯之人,所必然會產生的價值判斷。

  研究最終認為:教育是一個不放棄人的事業。死刑,則意味對教化功能與人類可塑性的否定與放棄,這種價值判斷,做為教師,有必要自行釐清。從教育的終極價值觀切入,教育工作者必須毫不懷疑地相信,教化對人的影響力。本研究認為,教育與死刑背後所涉的價值觀,存在一種悖論關係,兩者無法並存於同一位教師的價值體系中;而透過文本的公開與分享,提供所有以「教師」為職志者,一個自我反思、自我對話與價值澄清的機會。

關鍵詞:師資培育、教育哲學、價值論
作者:何儒育(Jo-Yu Ho)

  本文旨在探究「核心素養」視野下的「高中哲學」之課程建構與教學。筆者首先以105學年度任教的導師班與任課班為對象,進行訪談敘寫與分析,發現受訪學生常出現四種存有困境:其一為自我價值的失落,其二為學習瓶頸,其三為人際間的孤立與衝突,其四則是未培養出獨立思考的能力。筆者以此四項困境為基礎,進行課程規劃,設置「自我價值與幸福的條件」、「知識的建構方式」、「情緒的詮釋與安頓」、「批判性思考與辯論實踐」等四大主題,這不僅是東、西方哲學史上的重要論題,亦能回應學生的存有困境。

  在課程設計上,筆者期待依據本校學生的特質、認知能力與知識背景,與108學年度即將施行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所論「素養導向」的精神,設計能回應這四種論題的主題與課程脈絡。以「批判性思考」之主題為例,先探究「批判性思考」在本國高中課綱中呈現的發展脈絡,再從《荀子》「辯」的概念,討論先秦哲學中「批判性思考」的詮釋可能,冀能從東、西方哲學史對這些論題的探討,為諸論題擷取合適的文本,並轉化為學生能共同參與、創造的各種教學活動。期待能以此論文,探究臺灣高中哲學課程之理論建構脈絡、教學實踐方式。

關鍵詞:108課綱、批判性思考、高中哲學課程、辯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