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列表
6卷1期
作者:俞懿嫻(Yih-hsien Yu)

  柏拉圖(Plato)《費多篇》(Phaedo)語錄,描寫蘇格拉底(Socrates)臨刑前在獄中與新畢達哥拉斯學派(Neo-Pythagoreanism)的兩位青年克比斯(Cebes)和西米亞斯(Simmias)之間的對話,雙方論辯人死之後是否靈魂不滅。本文略過主要論證部分,透過對語錄前後部分序曲(57a-69e)與篇末(107c-115a)的分析,闡明其中含攝「死亡教育」的哲學思想。《費多篇》可說是柏拉圖藉著蘇格拉底之死,向世人示範「通過死亡,得到生命」的教育歷程;「教育」,而不是「死亡」,才是《費多篇》和「靈魂不滅」論證的真諦。

關鍵詞:死亡 ; 柏拉圖 ; 教育哲學 ; 費多 ; 蘇格拉底
作者:蘇永明(Yung-Ming Shu)

  本文是針對楊老師在希臘雅典大學的博士論文嘗試加以解讀。但依據的只是他以中英文發表的兩篇論文,是不完整的,希望有後來者能讀懂希臘文做更深刻的解讀。在引用了相關的旁證之後,可以確定楊老師將孔子的禮與亞理斯多德的「正理」相對,是有相當高的相似性;孔子的義則與亞理斯多德的「實用智慧」接近,雖然這方面的證據較薄弱,但後續有類似的說法。仁則是孔子的重要概念,其人性的基礎比亞理斯多德建基於知識論的傳統要來得紮實。這也是兩者的重要差異。相信楊老師此一著作可算是對此一議題的中西比較哲學的先驅,他的觀點可做為以後寫作中國哲學史的學者的重要參考。

關鍵詞:中道 ; 孔子 ; 亞理斯多德 ; 倫理學 ; 楊深坑
作者:李奉儒(Feng-Jihu Lee)

  本文感念楊深坑教授對於教育學體系建構的用心探究,希望理解與闡釋楊老師在教育學術體系上的研究成果,包括探究教育學方法論的規範性與描述性以及教育理論與實踐的關係,解析教育研究中的價值中立問題以及當代科學理論發展及其對於教育學的啟示,批判實徵主義取向之經驗分析教育學的不足以及闡釋精神科學教育學與當代詮釋學研究重點,進而提出教育現象之科際整合研究,作為當代教育學體系建構之前瞻,開啟臺灣學者對於教育學及其方法論的新視野。楊深坑教授持續探討詮釋學與精神科學教育學、經驗分析科學與實驗教育學、批判理論與批判教育科學以及耶爾蘭格學派之科學建構論等,對於教育學科的發展進行嚴謹的分析、省思和批判,樹立臺灣學術界對於教育學探究的重要里程碑。本文據以提出楊深坑教育論著之主要啟示:教育學體系建構之回顧、教育學術發展之智識史探究以及教育現象之科際整合研究等,資以前瞻未來全球化脈絡中的本土化教育學體系之建構。

關鍵詞:方法論 ; 科際整合研究 ; 科學理論 ; 教育學 ; 楊深坑教授
作者:游振鵬(Chen-Peng Yu)

  本文旨在藉由Ricoeur、Alexander與楊深坑對意識形態及其相關概念的主張,闡釋當前教育之意涵。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採概念分析及詮釋學方法,期能達到如下目的:1.探討Ricoeur對意識形態及其相關概念之見解;2.探究Alexander對意識形態與教育的分析及論證;3.剖析楊深坑對意識型態批判與教育學發展的論述;4.闡釋Ricoeur、Alexander與楊深坑意識形態觀點之教育蘊義;5.歸納研究結果,對我國當前教育議題進行反思,並提出教育實踐上之建議,俾供教育主管機關和學校參考。

關鍵詞:呂格爾 ; 亞歷山德 ; 教育 ; 意識形態 ; 楊深坑
作者:黃柏叡(Bo-Ruey Huang) ; 黃嘉莉(Jia-Li Huang)

  師資培育機構與制度的建立,除了教育知識理性原則為基礎之外,也受到不同國家社會文化背景脈絡的影響而產生不同的發展。本文透過系統性文獻分析方法,以楊深坑教授自1989-2016年撰寫師資培育研究文章、獲得科技部研究計畫、編輯專書及其他相關資料,從研究歷年發展和立場的問題,梳理他在師資培育研究上的視野與立場。研究結果說明楊深坑教授是以宏觀歷史時間和區域空間背景為架構、以融合教育專業知識與教學實務經驗為格局、以科學化和系統管理制度為策略、以及朝向建立師資培育理論與教育專業知識體系為目標。楊深坑教授對於師資培育的研究,不僅以深厚哲學認識與社會思想視角理解與洞察制度演變與和創新,同時亦能運用多種語言與國際經驗以掌握各國動態和發展趨勢,從而得以洞悉與融貫各國情境脈絡下,體現迥異型態的師資培育制度背後所隱含的思維與動向,並據以釐清與建構師資培育制度與教師專業知識內容之改革與發展。

關鍵詞:科學化管理 ; 師資培育 ; 教育實習 ; 教師專業 ; 教師進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