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列表
8卷1期
作者:黃柏叡(Bo-Ruey Huang)

  本文藉由檢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72年的《Faure報告書》、1996年的《Delors報告書》以及2021年的《Zewde報告書》等三份報告書在不同時代背景下的教育倡議,分析這些報告書內容的意識型態與理念基礎,並討論這些教育報告書倡議在不同年代人文主義主張與學習主體形構的轉變。《Faure報告書》呈現出一種科學人文主義,在建構一種以自我學習或自我教育為原則之「完整的人」學習主體;《Delors報告書》試圖重新建構一種新的人文主義,將學習主體重新建構並賦予責任和貢獻等概念;而《Zewde報告書》則強調一種未來素養的人文主義,並對於原有學習主體與教育框架進行解構,尋求確實賦予學習者具備自主性與學習的權力。

關鍵詞:教科文組織 ; 教育報告書 ; 人文主義 ; 意識型態 ; 學習主體
作者:黃嘉莉(Jia-li Huang)

  教師在進行道德判斷時,不僅影響其道德實踐層面,而且涉及到對學生、家長以及專業倫理規範的體現。面對情境不確定性,教師可能在「應然」與「實然」的差異中,憑藉直覺作出快速且失誤的判斷,這些判斷往往與預期的道德行為不符,導致不良結果。基於此,本研究從道德直覺論的視角出發,採用理論分析方法針對直覺的概念內涵進行探究,從其本質明確培養師資生道德判斷的重點和可能方法。儘管這一途徑可能存在先驗的道德信念與情感、認知內化問題,但透過對直覺論自明的道德信念、基於個人經驗的直覺判斷、感知與智力表徵的互動,以及直覺的多元類型的深入分析,不僅展現了直覺的多面性,同時也凸顯了在情境互動中道德信念、事後感知和情緒經驗對直覺判斷的深遠影響。因而,本研究進一步提供促進師資生對道德信念的理解、提高情境判斷的直覺能力及敏感度的培養建議,旨在強化未來教師在複雜的教學實務中,運用適切直覺判斷的專業能力。

關鍵詞:道德信念 ; 道德直覺論 ; 道德敏感度 ; 道德判斷 ; 師資培育學生(師資生)
作者:丁祖怡(Chu-Yi Ting)

  相對於一般家庭,身心障礙者家庭在陪伴孩子成長的路上,所遭遇的內心世界,似乎容易處在自身與他們(the they)互斥的孤獨處境,長年背負一般人難以體會的照顧壓力及挫折,在不知如何開顯的困境下,容易設限自身行動以及與群體互動的可能性。本文目的藉由Heidegger存有觀之置入,在教育研究的思辨精神中,逐步地對於自身存有世界的本真存在意義進行更深刻的反思與理解。本研究第一、二節介紹研究背景,及採取的教育研究方法(現象學及敘事研究)思考取向;鑑於語言對於人類內在與實體世界的重要性,第三節探討Heidegger關於語言的思想;第四節以Heidegger「本真性」概念為主軸,在其存有學的結構中,將各重要概念間的關係與結構進行整述,同時將研究個案敘事脈絡一併探討;第五節進行綜合討論,主題分別為:更積極的可能性思考系統、照顧意義延伸探討、未來探討的方向-死亡哲學。

關鍵詞:Heidegger ; 本真 ; 存在意義 ; 身心障礙者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