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列表
6卷2期
作者:尹瑞晗 (Rui-Han Yin)

  Thomas Tate所著《教育哲學:教學的原理與實務》(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or, th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於1857年在英國出版,成為繼1651年Sir Henry Wotton《教育哲學探究》(A Philosophical survey of Education)後的系統著作。但過去的教育哲學家,甚至教育史學家對Thomas Tate都普遍缺乏關注。哲學與教育哲學研究需要追求學術的嚴謹性,需要不斷重回歷史現場,需要打破封閉獨斷。本文研究目的是重拾Tate《教育哲學》成書時的英國教育哲學發展背景,重新詮釋Tate《教育哲學》中蘊涵的教育哲學理念,並評析如下:一、就理論層面而言,Tate《教育哲學》對教學原理與方法的闡述,是建基於Bacon的歸納哲學,與Locke所主張培養兒童官能發展的教;二、就實務層面而言,Tate具備多年實際從事教育工作的實務經歷,他一方面主張把教學原理運用於實際教學中,同時也將可促進教育實務工作的學校組織和紀律訓練看作教育哲學的一部分;三、Tate所著《教育哲學》是教育哲學史上第一本以「教育哲學」為書名的英文專著,因其官能心理學的立場而遭時人忽略,Tate注重Bacon歸納方法,承襲Locke的教育理念,主張教育工作應有科學研究基礎,而非只是教師個人經驗累積,應得到學界更多的關注與討論。

關鍵詞:Thomas Tate ; 教育哲學 ; 英國教育史
作者:郭展有 (Chan-Yu Kuo)

  有別於對傳統教師的設想,Socrates的身上閃耀著「無知的美德」。在與人對話時,他並非是以「先知覺後知」來進行教導,而是在分享困惑的過程中,促使人們運用自己本有的力量來思索答案。於本文,筆者試圖將Socrates這樣的教學可能性,藉由挪用J. Rancière、I. Kant與H. Arendt等人的思想資源,聚焦於道德教育進行探討;並從而論明:相對於向學生傾注「正確」的善惡判準,如同Socrates一般的教師,將會是從師生雙方具有平等的實踐理性出發,來展開其道德教育的實踐──致力於使學生注意自身的行為格律,並公開且自信地運用自己的理性,來反思此格律之真誠性與可交流性。而透過被以「敗壞年輕人」定罪的Socrates,筆者亦將這樣的教學,指向教師對於學生能勇敢「運用自身的理性來認識其自身」,而非不思考地遵循與依賴既有之價值秩序的希望與意志。

關鍵詞:道德教育 ; 蘇格拉底 ; 啟蒙 ; 認識你自己
作者:但昭偉(Jau-wei Dan) ; 鄭仲恩(Chung-En Cheng) ; 蔡如雅(Ju-Ya Tsai)

  蔡英文政府預定在2030年讓中華民國成為雙語國家。政策一旦底定,反對黨也沒有反對的意思,各部會就開始動了起來。鑒於雙語國家的打造是一項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變革,也鑒於這個國家在推動大型教育或社會文化改革上百年的不良紀錄,作者對這個政府推動的雙語國家政策有如下的質疑。一、我們的政府對什麼是雙語國家有沒有一個清楚的圖像?二、我們打造雙語國家的理由為何?其正當性為何?三、這個政策制定的過程是否嚴謹周到?四、在政府的計畫中,達成目標的手段是否合理有效?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要就以上的問題提出他們的觀察及看法,最後並會反思這政策的推動究竟反映了些什麼?

關鍵詞:雙語國家 ; 雙語教學 ; 英語教學
作者:李郁緻(Yu-Chih Li)

  〈2030雙語國家政策〉是我國近年來跨部會推動的重大政策之一。教育部因應此一政策,也刻正在各教育階段推動「雙語教育」、「雙語教學」的相關政策措施。但昭偉、鄭仲恩、蔡如雅〈2030雙語國家政策釋放出來的訊息〉一文反省了推動雙語國家政策的經濟理由、文化與政治等理由,並主張各階段雙語教學的推動,應回歸《教育基本法》,本於對文化理解、人文關懷等增進個人福祉的目的,進行學校教育。本文試圖從另一角度回應〈2030雙語國家政策釋放出來的訊息〉對於雙語國家政策的反省。透過相關政策文本與其脈絡的分析,思考雙語國家/雙語教學在教育及語言規劃的意涵。如果我國推動各項「雙語」政策旨在增加各族群共通語言,則「雙語」指的是哪些語言,以及這些語言與其他語言的關係為何,亟待更周全的討論與認識。

關鍵詞:雙語國家 ; 雙語教學 ; 語言規劃 ; 政策分析
作者:陳濼翔(Luo-Xiang Chen)

  本文藉由回顧德國電影《丈量世界》,提供高斯與洪堡特的生平傳略,包含呈現兩人的教育環境、求學過程與學術生涯,兼及描述歐洲在18世紀和19世紀之交的教育思想背景。高斯出生清貧,卻憑藉驚人的學術天賦受到國家的獎掖,加上自己的辛勤耕耘,在數學、天文學、大地測量學、磁學等領域貢獻卓著;洪堡特生於貴族,優渥的教育環境和雄厚的財力為他的學術研究提供了最好的支持,他的美洲探險至仍具有獨特的學術價值,在歐洲強權對殖民地的奴役習以為常的時代裡便展現重視人權的普世價值。本文所引用的文獻資料亦提醒吾人,歷史上的知名學者並非已經成為明日黃花,他們的功績乃至於人生,直至今日仍能發揮其影響力,持續成為專門領域的研究題材,因此也在一定的程度上,豐富了教育哲史的內容。

關鍵詞:高斯 ; 洪堡特 ; 教育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