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列表
5卷1期
作者:英家銘; 黃俊瑋 (Jia-Ming Ying; Jyun-Wei Huang)

本研究從文化的視角入手,探索古代東亞社會與數學的關聯。在介紹早期東亞國家的數學文化脈絡之後,本文比較十七至十九世紀朝鮮與日本的數學文化,即「東算」(Tongsan)與「和算」(Wasan),並說明文化如何影響數學知識的教育與傳播。整體而言,朝鮮「東算」發展時,資源的限制使得知識的傳遞無法擴及兩班貴族與中人技術官僚階級之外,事大慕華思想使東亞古代的算學經典受到重視,而科舉考試的制度讓知識的內涵變得穩定不易失傳,以上這些原因讓東算具有強烈的官學性格,在算學內容發展上偏向應用,反映出國家「治理」的需要以及對算學外在價值的追求。相對來說,日本「和算」的發展,如同東亞地區其他文化的數學發展一樣,起初來自真實世界的需要,例如工程、測量與曆法等等,但江戶時代的鎖國環境、經濟發展,加上日本自古以來各種技能的「藝道化」,使得日本和算的發展與教育模式十分獨特,發展出「遺題承繼」、「算額奉納」與「流派競爭」等特色,也就是在真實世界的應用之外,和算家為了崇敬神佛與超越競爭對手而研究數學,且算學內容也包含跨越階級與性別的「趣味」元素,某種程度展現出對算學內在價值的追求。由此可見,即使是算學這樣技術性的學問,也會受到文化的影響,而有不同的表現方式。

關鍵詞:數學知識傳播 ; 數學教育 ; 東算 ; 和算
作者:王清思; 葉譯聯 (Ching-Sze Wang; Yi-Lien Yeh)

本文的教師哲學(Philosophy for Teachers, P4T)指的是教師專業成長模式,旨在以哲學的探究團體(community of inquiry)之運作,促使成員共同反思日常教學的問題與困惑,藉由心情故事分享、問題提問、問題票選、共同對話、探究及綜合反思之歷程,加深教師的自我認識並促成身心安好。本文分成兩大部分:第一,探討P4T的由來,以及與P4C(兒童哲學)的關聯;接著論述P4T的學理依據和國外實證研究成果。第二,探討本研究發展的在地化P4T實踐模式,包含五步驟實施流程與設計理念,實際例證之說明,以及參與教師對P4T的看法。文末總結P4T的重要性以及對教師專業成長的潛在貢獻。

關鍵詞:兒童哲學 ; 探究團體 ; 教師哲學 ; 教師專業成長 ; 教學反思
作者:何奕慧 (Yi-Hui Ho)

本研究以STEAM教育與杜威美學做為探究的兩大範圍,透過詮釋方法與文件分析法來探尋彼此的關聯性。STEAM教育是當下重要的教育政策之一,受到重視有其時代的需求性,而STEAM教育對於未來世代與教育的影響力也不容小覷,值得探究。STEAM教育乃是衍生自STEM教育;STEAM教育具有「回應生活與解決問題、動手操作與創意設計」兩大重要內涵。而立基於有機體與環境互動論述的杜威哲思,以經驗論為本、思維術為用、圓滿於美學觀,連續的系統哲思建構出獨特的杜威美學。探討STEAM教育與杜威美學之關聯,本文發現:一、STEAM教育的內涵與杜威美學的內涵脈絡之間,具有強度的關聯性;二、杜威美學對於STEAM教育具有指引與參照的意義與功能。杜威美學是杜威哲思之集大成,可以成為支撐STEAM教育發展的哲學基礎,引導STEAM教育的未來發展。

關鍵詞:STEAM教育 ; 杜威美學 ; 思維術 ; 經驗 ; STEAM education ; Dewey's aesthetics ; how we think ; experience
作者:林秋美 (Chiou-Mei Lin)

        學生深受媒體影響,且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核心素養之一就是「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所以媒體素養教育有其重要性及急迫性。本文運用詮釋學研究方法,以說明媒體素養教育的意義與內容,並分析Giroux再現的批判教學論之內涵。再現的批判教學論主張教育者教導學生識別各種再現,了解這些再現如何運作,並質問這些再現由誰建構出的,為誰的利益服務,以及檢視這些將再現合法化的機構,並進一步改寫和超越再現。本文最後闡釋Giroux再現的批判教學論對媒體素養教育之啟示,主張教師可運用學生日常生活接觸的媒體影音及資訊,讓學生去覺察這些不當的再現;提供工具讓學生分析並批判族群、性別、階級等再現,並質問這些媒體機構的商業意圖;引導學生從被動接受變成具備媒體素養的主動公民。

關鍵詞:Henry Giroux ; 再現的批判教學論 ; 媒體素養教育 ; Henry Giroux ; Critical Pedagogy of Representation ;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