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旨在探究「核心素養」視野下的「高中哲學」之課程建構與教學。筆者首先以105學年度任教的導師班與任課班為對象,進行訪談敘寫與分析,發現受訪學生常出現四種存有困境:其一為自我價值的失落,其二為學習瓶頸,其三為人際間的孤立與衝突,其四則是未培養出獨立思考的能力。筆者以此四項困境為基礎,進行課程規劃,設置「自我價值與幸福的條件」、「知識的建構方式」、「情緒的詮釋與安頓」、「批判性思考與辯論實踐」等四大主題,這不僅是東、西方哲學史上的重要論題,亦能回應學生的存有困境。
在課程設計上,筆者期待依據本校學生的特質、認知能力與知識背景,與108學年度即將施行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所論「素養導向」的精神,設計能回應這四種論題的主題與課程脈絡。以「批判性思考」之主題為例,先探究「批判性思考」在本國高中課綱中呈現的發展脈絡,再從《荀子》「辯」的概念,討論先秦哲學中「批判性思考」的詮釋可能,冀能從東、西方哲學史對這些論題的探討,為諸論題擷取合適的文本,並轉化為學生能共同參與、創造的各種教學活動。期待能以此論文,探究臺灣高中哲學課程之理論建構脈絡、教學實踐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