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或民族主義在西方自由世界一直有正負面的爭議。有些學者認為愛國是一項美德,民族主義可促進團結。另有些學者則擔心會造成民族的狹隘與對外擴張。這項爭議也同樣反映在公民教育上。英國自由主義教育哲學學者J. White認為建立英國民族性的教育與自由主義不衝突,其他學者如P. Enslin、D. Archard、D. Stevens則站在自由主義立場持慎重立場,加以質疑。而White也一一加以回應。本文即檢視前述學者的相互論辯得失。筆者在結論中歸納兩項公民教育的理念型態,其一是接近White模式,學校可進行溫和的愛國教育,但是應秉持自由主義的精神,重視批判反思,重新更新民族傳統,正視民族的不義。其二是貫徹自由民主精神、規範各式權利義務,致力於國內不同族群地位平等,但落實普世人權價值、促進國際合作,不必特意進行愛國教育與打造國族意識。雖然本文也無法完全定奪以上兩項模式孰優孰劣,但是經由本文的分析,無論是何模式,正視愛國主義或民族主義的可能弊端,慎防國家公權力的誤用,假愛國之名,行擴權之實。這對於當下的臺灣,族群撕裂造成的政治紛爭,仍值得公民教育有心者深思。